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2009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回歸十年 何喜?何悲?


審計長蔡美莉

下屆不獲續任

審計署在東亞運的首份專項審計報告中指出,東亞運嚴重超支達一倍,最終以澳門幣四十四億「埋單」;此外,該署亦曾揭露衛生局對超過澳門幣九千萬的醫療設備管 理不善。當時的東亞運澳門組委會及衛生局均屬前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之管轄範疇。而審計長蔡美莉在崔世安的新管治班子中未能留任。

五一遊行便衣警員

向天鳴槍五響

二零零七年「五一勞動節」,約三千人參加由六個勞工團體發起的遊行,反對黑工及外地僱員泛濫影響生計;期間,警方與示威人士發生衝突,綽號「抽水哥」的便衣警員向天鳴槍,流彈疑誤傷逾三百米外的男子。在高峰期,曾有超過十萬名外地僱員留澳工作。

網民因「敏感」言論被司警傳召

多名網民被司警傳召問話,但沒有人因證據充足而被判罰。其中一人只是在網上論壇預測颱風的移動路向。曾有團體對個別案件發出聲明,強烈讉責司警濫用警權,嚴重侵犯網民的言論自由。此外,有網上熱門論壇在「敏感日子」(如:奧運火炬在澳傳遞日等),停止運作。


樓價飆升

公屋數量遠遠落後

回 歸以來地產業蓬勃發展,樓價和租金連連飆升令市民怨聲載道,政府在二零零七年緊急煞停置業投資居留申請,並承諾在二零一二年前興建一萬九千個公屋單位,但 至現今只有約七千個單位落成或正在興建,而樓價仍然高企。有團體要求永久終止有關政策,但坊間一直盛傳政策將由新一屆政府重新啟動。

Gary

(教育學院)

 Gary 認為,審計長蔡美莉不獲留任的決定,顯示出新特首政治手腕之低,他認為,作為一個領導者,應接受多方的意見及批評,不能只跟「自己人」共事,只有這樣才可提高市民對政府的信任。

 曾經參加遊行的 Gary,對開槍鎮壓示威者的舉動感到相當不滿,但卻無阻他參加遊行示威的意欲。他認為市民不應該再沉默,應多關心或了解他們有權知道的事,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訴求,亦讓澳門政府知道公眾正在監督他們施政。


Shaka

(科技學院)

身為網上討論區版主的Shaka,曾經被司警以電話形式查問討論區的管理守則,亦曾收到討論區管理人員發出的聲明,要求他留意網民的發貼及留言,有否涉及煽動性質的字句或敏感話題,例如在沒有實質證據下批評政府等。他指自歐案發生後,情況更為嚴重,討論區管理人員在不通知版主的情況下,會自行檢查及刪去敏感發貼或留言。

回歸十年 何喜?何悲?



政府發放現金津助

分享經濟成果

政 府連續兩年實施現金分享計劃,今年更向市民發放醫療券,合共動用超過澳門幣五十億。此外,政府批准巴士加價後,向乘客提供巴士補貼,每年額外支出澳門幣二 億多。另外,澳門基金會撥款一億三千多萬元,向參加「雙慶」活動的居民每人發放上限三百元的津貼,以達致「營造和諧歡樂的社會氛圍」等宗旨。

「珠三角區域發展」

牽著全城走

專家估計需要澳門幣一百五十億興建澳門大學橫琴校區,這工程被視為「先行先試」的粵澳合作項目,起著推動區域合作發展的關鍵作用。此外,輕軌第一期興建方案由原來的澳門幣四十億增至七十五億,這方案的新增目的之一是促使澳門與珠三角區域交通一體化。

前運輸工務司司長

歐文龍貪污罪成

歐文龍在審訊期間表示,司長職權可批出的工程造價是有上限的,若超出上限,便要由其上司批出。其上司行政長官何厚鏵一直以堅持司法公正及捍衛司法嚴謹性為理由,不評論該案件,司法機構也從未傳召何厚鏵出庭作供。歐文龍被判刑二十八年半,但仍有部份相關案件有待法院審訊。

賭權開放 經營者由一變六

澳門政府開放賭權後,博彩業收入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第一;澳門人均 GDP 超過日本及新加坡成為全亞洲第一。不過,澳門居民入息中位數僅是澳門幣八千元,低於香港的逾萬元。不少青年人放棄學業加入博彩行業,年青莊荷引發的一連串社會問題亦持續浮現。

新建高樓 損害世遺景觀

二零零六年,民間發起連串行動,反對政府帶頭破壞世遺景觀,更致函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投訴;及後,政府證實收到該組織發出的警告信。有團體更在公開信中指責於松山山腳興建高樓的中聯辦,不惜犠牲世遺景觀,為一已之私利,破壞澳門長遠公共利益。

《維護國家安全法》

經四十天諮詢後立法

從四十天的諮詢期開始至完成立法期間,當局數度以《內部保安綱要法》拒絕超過廿名香港市民入境,包括:政界人士、立法會議員、大學法學院院長、記者等。同時,由澳門多間大專院校學生籌辦「為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的研討會,因澳門大學無法提供場地而突然取消。

徐藝瑋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徐同學質疑興建輕軌的目的是要解決市民的交通需要,還是要以此發展旅遊業或建立跟珠三角的關係。對於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她表示不贊成遷校,但可以接受擴校,因為大學是城市的地標和縮影。而且她也考慮到遷校後可能會發生的影響,例如橫琴的新校園網絡可能會被管制等。


鄭明軒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鄭 同學認為「歐文龍案」、「開放賭權」、「世遺景觀受損」不是偶發事件,卻反映了深層次的問題。鄭明軒以比喻解釋,如同一間店舖的負責人,發現有人在那裡偷 竊,但叫停不了那賊人,一而再,再而三。鄭認為,那些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略奪利益,雖有少數人出來叫停,也引起一時哄動,卻不能改變那劣況。


鄭順馳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鄭同學不反對澳門就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但他認為,諮詢期只有四十天實在較短。他又認為,政府部門在立法期間的協調並不足夠,他們的表現也過於敏感,期間又禁止香港議員及學者入境,影響言論及學術自由,澳門社會在名義上有言論自由,但與事實不乎。


回歸後新聞自由更惡劣 社會每天被餵食麻醉品



【本報訊】時事評論員及新聞學教授譚志強認為,回歸十年的新聞自由較以往惡劣,而媒體的失職可能令社會問題日趨嚴重,無法得到解決。他指出,下屆政府必須改善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否則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社會動盪。

定要令報章領導層感到壓力

  任教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的譚志強觀察到,回歸後的「新聞自由」較以往惡劣,連一般市民的「言論自由」亦被縮減。原因之一是政治結構的改變,回歸前的華文報章盡責地「盯著」澳葡政府,亦讓市民發表意見。

  回歸後出現了質變,特首與華文報章擁有者均是中國人,同樣是「愛國愛澳」的,報章監督政府的能力相對下降。此外,政府透過提供辦報津貼,以及對個別報社低價批出土地等手段,令報章不批評政府,甚至高舉官方的決策。

  「痛感實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警報器,新聞如同身體的警覺器官。」譚志強解釋,若社會已出現問題,媒體卻每日聲稱「很快樂、很舒服」,如同「每天食麻醉品」,使病情因延遲診治而日趨嚴重,社會問題甚至無法得到解決。

  譚志強舉例指,市民不滿政府的批地政策,報章不單沒有揭露或嚴厲批評,甚至附和政府的決定。他認為市民可罷買、罷看某些報章,或發起大型抗議行動,一定要令報章的領導階層感到壓力。

下屆政府必須處理三大事項

  譚志強認為,澳門的經濟在過去十年確有相當發展,然而,她失去了相對休閒的生活,對文化、文物、建築的情趣亦漸漸弱化。譚對澳門作出評鑑,「錢是多了,但品味差了,經濟發展有很大進步,生活素質卻較以往低落,無論是交通、空氣、衛生、倫理關係均較以往差。」

 身為時事評論員的譚志強接受訪問時表示,下屆政府需要處理三大事項:輕軌、房屋、舊區水浸。譚在《明報月刊》以「回歸十年的澳門!」為題撰文:「在無法有效反映和整合各界民意 (特別是改善基本生活需求的意見) 的現行政治制度下,怨氣日漸積聚,愈積愈多,早晚會導致更大更嚴重的社會動盪。」

Free Hug @ UM





【本報訊】在校內與不認識的人擁抱成了可能的事。澳門大學學長扶助計劃在十一月十日舉辦「免費擁抱」活動,期望藉此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宣揚關懷別人的重要性。

  就讀中文系、學長扶助計劃的龍麗芳表示,外地有很多人曾經籌辦「免費擁抱」,宣揚關愛的訊息,她希望將這訊息傳到澳大。心理學系的林志豪覺得人與人之間有很遠的距離,擁抱則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心理學系三年級的女同學邢穎傾向與女性擁抱,她認為畢竟這是身體的接觸,僅與熟悉的男性擁抱。

有機的話:為何有心情慶祝回歸十年?【出版委員會】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壞的開始是失敗的一半嗎?本文見報後約四十八小時,新特首和主要官員就要上任了,讀者認為這開始屬好屬壞?日前,當局公佈新的主要官員名單,有報章頭版大字標題寫著:「凸顯傳承‧卻無創新」,極具諷刺意味,相信表達了不少市民的心聲。

  多個被外界評為「庸碌之才」的官員可以安坐原位,一個盡忠職守、無懼壓力、多次揭露政府部門濫用資源的審計長卻被免職。地區首長提交這麼「難睇」的名單已很有問題,連一向「賞罰分明」的中央政府亦給予首肯,實在難以理解。內裡有甚麼不可告人的「國家機密」呢?

  候任崔特首表示,選擇新的審計長基於工作經驗、條件、能力、與整體施政團隊理念一致。蔡美莉的工作經驗、條件、能力得到公眾的認同,換言之,被免職的原因應是理念「不一致」。蔡坦言自己的原則是盡忠職守,十年來看守公帑免被浪費。若她與崔的理念不一致,那麼新特首的理念又是甚麼呢?

  中央政府近日「送大禮」,同意澳門填海造地三百多公頃,擴大面積約是現時澳門的十分之一。眾所周知,澳門批地過程流弊叢叢,官員決策根本不受制約。在土地政策毫無改進的情況下,填海實為官商勾結、利益輸送提供「肥沃的土壤」。澳門還能承受多少個「歐文龍」呢?

  試問回歸日有這「新」的開始,我們怎不感到憤怒和擔憂?還有心情慶祝嗎?當然,總有些人「飲得杯落」,至少要慶祝「眼中釘已除」,以後更可「為所欲為」。身為大學生,在鋪天蓋地的慶回歸活動和宣傳中,實應獨立思考慶祝的理由。羊群心理無助社會的進步,更將社會推向沉淪的末路。

  最後,《有機報》出版委員會向即將離任的審計署審計長蔡美莉和她的同事致意。在尸位素餐的官場文化中,他們拒絕官官相衛,堅守審計原則,懷著熱誠,不怕辛苦,獨立地履行「守門狗」的職責,吠叫之聲嚷民眾提高警覺,令「家賊」有所避諱。蔡審計長和她的團隊堪當接受市民的認同和感謝。

休刊啟事

  因二零一零年一月正值考試及休課,《有機報》將暫停出版一期,並在二月恢復正常出版。謹此向讀者致以節日的祝賀,祝願和平與正義在新一年得以在社會彰顯。

《有機報》出版委員會謹啟

有機社論:全球媒體齊發聲正視地球暖化

  編者按: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會議於十二月七日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有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代表出席。同日,全球四十四國合共五十六份報章、雜誌,破天荒在頭版刊出一篇「共同社論」。基於篇幅所限,今期《有機報》社論選取部份內容刊登。

  我們必須立即攜手採取果斷措施,不然,氣候變化將會肆虐我們的地球,並威脅到所有人共同家園的繁榮與安全。在過去的時間中,這種危險已經變得清楚可見,而且證據也已經開口說話:過去十四年的十一年中,地球的溫度屢創新高,北極冰層開始融化,而去年高漲的油價與糧價,更描繪出未來經濟世界的可怕面貌。

  全球必須採取措施,讓全球溫度上升的幅度不高於攝氏兩度。三至四度的氣溫上升,將令大陸乾旱,農地變爲沙漠,半數以上的生命物種可能滅亡,更遑論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將被迫遷徙,許多國家的領土將被淹沒於海平面下。

  向低碳社會的轉型耗資巨大,但比起拯救全球金融危機的花費卻低了數倍;當然,如果無所作爲,未來我們付出的代價將更爲慘痛。我們中的許多人,尤其是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人們,將被迫改變生活方式。以往那種飛機票甚至比去機場的計程車費便宜的時光已經不再。我們在購物、飲食、旅行前需要更加明智地抉擇。我們將需要爲能源消費付更多的錢,同時也更少地消費能源。

  實際上,向低碳社會轉型會讓我們擁有更多。有一些國家已經意識到,這種轉型可以帶來經濟增長、就業以及更高的生活質量。資本的流向已經說明了這點:去年,投資在可再生能源的資金首次高於投資於用化石燃料發電的資金。

  若要在短短十餘年間改變人們舊有的高碳生活方式,我們需要在技術和創新上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就。相比起登月計劃與核導彈研發這類衝突與競爭的産物,未來的低碳競賽更應是一場全球攜手的努力,並讓全人類共同受益。

讀者來稿:十年慶 思十年【作者:黑日】

  十年前的十二月二十日,澳門脫離並結束了澳葡政府的殖民時代,取而代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代表著澳門將揭下歷史劇本的新一頁。然而,這一頁是進步還是退步?是喜劇、悲劇還是鬧劇呢?

  十年後的今日,在為政者所鼓吹的一片「和平」、「和諧」的氣氛下,「全澳市民熱烈慶祝回歸祖國十週年」或報喜不報憂的「十年回顧」卻充斥著整個澳門社會。如此普天同慶,這看來像是喜劇一頁的場面。但是,回歸十年,是否真的如某些為政者、主流傳媒和社團所描述一樣,整個社會都在「熱烈慶祝」呢?回歸十年是否真的值得「熱烈慶祝」呢?

  說真的,回歸至今,澳門發生了不少新聞大事,而這些新聞大事很多都是負面的,例如東亞運嚴重超支、五一遊行開槍事件及震驚中外的歐文龍案等等,還有更多不能盡錄。或有更多未遭揭發或遭「和諧」。

  這些政治黑暗面遠比在回歸前的澳葡政府年代為多,是因為當年澳葡政府隱瞞得宜,還是真的相對較廉潔呢?反觀過去十年,黑暗面如此的廣,是純粹巧合,還是社會腐敗變本加厲,在如此政府領導下真的值得「熱烈慶祝」嗎?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回歸十年,澳門不論當政者或市民都成為了鴕鳥,不斷以和諧穩定作為鑽頭洞而對現實的政治及社會腐敗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意見接受,態度照舊。的而且確,現今澳門比十年前的充滿腥風血雨的黑幫仇殺是和諧穩定得多,但政治及社會的腐敗卻是合法的黑幫,甚至更能使社會動蕩,腥風血雨,血流成河。

  回歸十年,商人政治,貪污賄選,小圈子選舉,委任高級官員或議員,利益輸送等都絡繹不絕,無能者,為官也;有能者,打壓也,有多少從政者真的真心為民設想?

  不單政界黑暗,連學界也如是,打壓學生活動,打壓學生報,壓制學生言論、研究及學術自由,強制遷校等等實在沒有尊重過學生的意願和理想。經營學店,使「學」商品化,實在沒有尊重過「學」。難怪有一說「有怎樣的社會、政府便會培養甚至強迫未來的棟樑成為怎樣的人才(柴)。」

  回歸十年,希望大家「熱烈慶祝」的同時,也認真反思。

讀者來稿:天黑請閉眼【作者:李默】

  上月末,當得知積極調查四川大地震中「豆腐渣」學校問題,並協助死去學生的父母向政府申訴的大陸維權人士黃琦先生,被當局以「非法持有國家機密罪」判刑三年以後,我苦笑了一下,告訴自己,在中國這恐怕也不算是甚麼新聞了。


  在四川大地震一周年的前夕,意大利發生了一場五點八級的地震,近三百人遇難。雖然這場發生於異國的地震,在破壞程度和死亡人數上無法與四川大地震相提並論,但意大利政府卻迅速地對「豆腐渣」工程展開了調查,因為救援人員發現,他們可以用鋸子輕鬆地鋸開一些倒塌房屋的樑柱。


  在意大利人民忙著要求法律制裁「豆腐渣」工程責任人的時候,他們恐怕無暇注意到,此時中國政府在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大會上,為抗震救災工作下的結論是「取得了重大勝利」。


  他們也不會關心,在大洋東岸那個文明古國的土地上,死難學生的家長不需要用甚麼鋸子,而是用一隻手就能將學校倒塌的牆體碎塊捏成粉末——同時,他們即使是早已從「國法」能懲處責任人的妄想中清醒過來,退而求其次地追求政府能夠給一個「說法」,都希望微渺。


  我一直思考:為甚麼越是細細體察發生在這個國度的林林總總,越是強烈地感到仿佛在觀看一場荒誕戲劇?中國政府本可以借著這次機會一舉切除「豆腐渣」工程這個毒瘤,抑或至少可以震懾一些正想著從「豆腐渣」工程中漁利的黑心工程商和腐敗官員,但為何卻選擇了羅織罪名,逮捕一位憑著良知調查真相的學者?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恐怕略知一二——威權政府最希望便是作為個體的人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放棄對良知的追求,而是齊齊食用他們所炮製的意識形態的爛醃菜。所以,當黨和政府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時候,豈容你「不團結」、「不緊密」?!


  於是,在凝聚人心、穩固政權這個深重意識形態鐵幕的籠罩之下,一切荒謬都理所當然地你方唱罷我登場——你不是說要「構建法治社會」嗎?是誰在一次次踐踏「法治的精神」?為甚麼明明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發自內心的良知是文明社會的基石,卻成為東方巨龍的逆鱗?


  即使都已經走到了二零零九年的尾巴,我依然清晰地記得,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三日,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清晨,幾千個市民停留在升旗儀式結束後的天安門廣場,他們噙著淚水一齊高喊「中國加油」!我想,如果黃琦先生在人群中,他一定也會那樣做。


  這齣出荒誕戲劇的結局是這樣的——那些曾經哭喊著「中國加油」的頭臉模糊之輩,如今已經漸漸淡忘了當時的一腔熱血;而真正用自由和生命為「中國加油」而奮鬥的勇士們,卻在監獄中漸漸被人淡忘。

有機外電

巡視員制止情侶親暱行為

  南京林業大學的校園文明巡視崗的成員帶上紅袖章,勸導和制止各種不文明現象,例如:把腳放在椅子上、把自行車停在不允許的區域等。巡視崗的訾慧表示,最多、最敏感也最難管理的是情侶間的過分親密問題。

 
 遇有情侶在公共場所過於親密,舉止過分,行為不雅。巡視崗的同學會上前提醒他們的行為不合適且違反學校相關規定,訾慧指出,「他們有的跟我們理論,有的乾脆跟我們『打遊擊』。值班同學一轉身或稍一走遠,他們仍舊我行我素。」訾慧撰文表示,巡視崗的同學將堅持不懈地進行有理、有據、有節的管理。


中大成員反對校方
向唐英年頒發榮譽博士學位

  香港中文大學向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頒發榮譽博士學位,中大學生會及中大學生報發出聯署聲明,該聲明指出:「我們為中大再一次以黑箱作業、無客觀標準的方式,以學位作政治獻媚感到遺憾。」

 
 Facebook 亦設有「強烈抗議中大頒授法學榮譽博士予唐英年!!!」群組,已集得近三千名成員。另有一群自發的應屆畢業生發起抗議,呼籲「於唐受頒時,起立背對頒獎台,並以噓聲取代沉默,以示抗議」。十二月十日頒授儀式中,有示威者衝到台上,台下亦有畢業生高舉標語表達不滿。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有機報》讀者調查

請你對十二月號第六期《有機報》評分

http://www.my3q.com/home2/306/organicpost/26401.phtml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延期出版

基於學段快將結束,負責編採的同學非常忙碌。十二號《有機報》將延遲至十二月中旬出版,敬請留意,多謝支持。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有機報》讀者調查

請你對過去三期《有機報》評分
http://www.my3q.com/home2/306/organicpost/21596.phtml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有機報》11 月號!




澳大學生摘澳姐后冠 同學:參加選美有助擴濶視野


李若瀅 (左一) 與同學在北京實習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報訊】「二零零九澳門小姐」在十月完滿結束,參與佳麗不少是在學學生,有的更需要停課一段時間,準備最佳狀態出戰;而今屆「新鮮出爐」的冠軍,就是來自澳門大學英文傳意四年級的李若瀅 (Laura)。對於有同學參加選美活動,澳大學生意見各異。

同學朋友齊支持

  就讀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四年級的 Sabrina,是李若瀅的朋友;決賽當晚,她同十多位朋友到現場打氣,以行動支持這位參選的朋友,而他們歡呼的瞬間,更被攝影機捕捉並播放在電視機上。

  Sabrina 認為,大學生除了要培養專業知識外,提升對社會的認知,同樣是重要的一部分;大學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所以,她支持大學生參加選美活動,擴濶視野。

  李若瀅同班同學 Jeffrey 認為,在不完全荒廢學業的前題下,有機會參與公開比賽,發揮知識和鍛煉面對公眾的技巧,參加選美是一件值得支持的事,但若果因當選而需停學一年,這犧牲就有點太大了。

出名並非最終目的

  獲得澳姐冠軍及「最上鏡小姐」的李若瀅笑言,參選只因一時貪玩,經過便利店看到宣傳品後,便抱嘗試的心態報名;選美不是她的人生目標,出名亦不是她的最終目的,她只是希望藉著參加選美,見識更多,學習更多。

  在準備競選的過程中,難免對學習造成影響。為何選擇今年參選?李若瀅表示,畢業後可能會出外讀書,如果等待完成學業後再參選,恐怕那時的年齡已不適合了。

  她坦言,選美並非如外界所想的負面,參選令她獲益良多,除結識一班好友外,更令她變得堅強獨立,有助她實現成為駐外記者的理想。她認為,作為大學生,要爭取多些出外見識的機會,這對人生會有一定的幫助。

李若瀅:成駐外記者理想沒有改變

【本報訊】二零零六年,李若瀅在深圳實驗學校畢業,她與二零零八年港姐季軍馬賽亦曾經是同班同學。身高五尺五吋的她,今年廿一歲,在不少同學及朋友心目中,是一個熱情友善的人。她喜歡新鮮的事物,喜歡旅遊,所以她希望能成為一個駐外記者。

  李若瀅沒有把參選的事告訴任何人,直至進入決賽,朋友看到有關她的報道才知道她參選,期後,她得到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她笑言自身沒有演藝天份,大概不會向演藝圈發展,或者考慮當一名主持。

  今次能以「黑馬」姿態奪得冠軍,她推說可能因為自小有上台跳舞演出的經驗,所以在台上比其他人顯得較為鎮定輕鬆,她甚至很享受台上氣氛而不感到有壓迫感。

  李若瀅表示參加選美後,能鍛煉到一個人在外也不會感到害怕,面對鏡頭亦比以前更感輕鬆,這有助日後成為駐外記者,而當選後的她理想一直沒有改變。

更正啟示

  本報上期關於學生會選舉的報道出現錯誤,現更正如下:「今屆選舉委員會主席是學生會融心閣之監事會副監事長而非主席及『新敢閣』之何智偉於是次選舉所參選之職務是監事會監事長而非理事會監事長。」謹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