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有機報》4 月號

明學年起減課時 「閱讀週」成歷史 通知前沒得知 學生:可否民主一點?


在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FSH) 同學熟悉的「閱讀週」剛過去的時候,「閱讀週」也正式走入歷史。註冊處於三月三十日向全校師生發出「校曆及教學週數調整」的通知,其中包括:取消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的「閱讀週」,縮短教學週數至十四個星期等,引發師生之間的非議,Facebook 更設有「強烈反對澳門大學取消 Reading Week!!!!!!!!!!」群組,已錄得五百多位成員,不少留言表示對調整感到愕然。

學生:學校不把學生放在眼裡

FSH 心理系的 Jojo 表示,同學們既要返實習,又要寫論文。據她所知,大部份同學都善用「閱讀週」搜集資料、研讀等,更重要的是每日可以睡足八小時,回復體力。現已取消了「閱讀週」,Jojo 無奈地問:「莫非校方覺得我們要每晚『通頂』才算是正常?」

無可否認,總有同學「浪費」「閱讀週」。法學院的 Mandy 認為,既然已是大學生,同學有自由決定如何利用這個「假期」,校方不應基於某些同學背離設立「閱讀週」的原意,而作出取消的決定。她也聽聞 FSH 的同學表示很需要「閱讀週」。

Mandy 認為校方應進行科學的調查,了解學生的真正需要才作決定,她覺得這次諮詢是不足的。修讀英文專業的 Daniel 更認為「學校根本不把學生看在眼裡」,這次諮詢與興建橫琴校區一樣:「高官在位,做甚麼都行。」Jojo 則慨嘆:「我們不是小朋友,有權獨立發聲,表達自己意見。可否民主一點?」

有同學向本報反映,在「與學生對話」中談及取消「閱讀週」時,一名校方的代表說,當初開設「閱讀週」時,都好似沒有詢問同學的意見。此外,在 Facebook「強烈反對澳門大學取消 Reading Week!!!!!!!!!!」群組也有不少留言,Oneone 稱:「奪去我地應有的權利,又縮短教學周數...... 但又唔見佢減學費喎!!」Nicholas 則認為,「好似得 FSH 有 READING WEEK…… 其他學院學生一樣咁過……」

對於每學期的教學週被縮短至十四個星期,Mandy 既贊成又憂慮,因為學生可以有一個真正的聖誕節假期,又可以早點開始暑假;但她擔心減少上課時間後,若不加快教學速度,教授的內容也會相應削減,最終是好或壞?由於提早開始暑假,Daniel 建議校方提供暑期學生實習計劃。

老師:學校把教學視為次要

一位中文系老師認為,校方近來作出很多決策 (新選科系統、通識教育的課程改革等),其方式令學生感到失望:「學生感到不被重視,覺得自己處於弱勢。」有學生認為校方的決策,無論在討論和理據均不足夠,這位中文系老師回應:「越來越走向人治。」

教學週的調整直接影響老師的教學。「我們都是看到註冊處的通告才知道。」她指出,校方沒有正式諮詢老師,此舉也顯出決策者不重視老師的意見:「學校視教學為次要了。」那甚麼才是「首要」呢?她在記者追問下表示,首要是老師幫助大學提升校譽:「打響名堂,做好一場『騷』,連學生也要和老師一起做『騷』!」

任教政府與公共行政的余永逸助理教授表示,以往的教學週數較多,與英美的大學制度有頗大的出入,由於他們的教學週較短,故沒有設立「閱讀週」。他認為,在新的制度下,校方可以考慮讓有需要的學院在夏季加開一個學期。余永逸認為校方有太多改革,方向也是正面的,但改革速度太快,可能難以安排人手及時間進行充份的諮詢,更令部份師生覺得不適應。

校方透過學生會進行諮詢

被問及取消「閱讀週」的原因時,註冊處處長鄔嘉慧解釋,是次調整是減少全校的教學時數,在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同意下,教務委員會同意取消「閱讀週」。鄔指出,聽取同學意見後,在校曆內加上考試前的複習時間,讓同學有充足時間準備。

鄔嘉慧表示,校方曾透過學生會組織聚會,諮詢學生代表,也在不同的會議中與老師商談。至於,學生會屬會外的同學表示未聽聞諮詢,鄔回應,以後會考慮是否進行更全面的諮詢。她補充,進行全體的諮詢不是容易和簡單的,而學生會的代表是學生的一份子,也可以為學生反映的。

本次的校曆調整由教務委員會批核,有份出席委員會會議的學生會理事長陳子成表示,校方的確透過學生會安排約見各屬會的代表。據他了解,各學生代表都有自己的關注,法律和科技學院的代表均有擔憂,如:縮短教學週後,恐怕不足以完成課程內容等。

學生會會員大會主席黃志寰認為,是次調整是希望澳大的教學週數能與各地的大學接軌,這也方便到外地交流的澳大學生。他指出,註冊處不下四次約見學生代表,相對橫琴校區的諮詢,實在有所改善。不過,他認為校方可以更主動,如:與學生代表會面後,將內容整理成電郵,發給全體學生,讓同學們了解更多。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形象之星」有別於選校花、校草 上屆勝出者:可以成為榜樣

上屆形象之星為迎新系列活動拍攝 (學生會提供)
進入第二屆形象之星最終回的參加者 (學生會提供)


第二屆「形象之星」決賽將於四月十七日舉行。不少同學稱讚此活動宣傳充足,富趣味性,也有同學質疑籌辦費用龐大,更覺得「形象之星」側重外表多於內涵。

澳門大學學生會社會事務部部長兼「形象之星」籌委會主席凌永豪 (Rico) 解釋,這活動有別於校花、校草選舉。形象是包含內在和外在美的,進入決賽的參加者對事情要有分析能力和見解等:「他們不是一個普通、乏味的學生。」

Rico 介紹,在初賽環節中,有自我介紹、自我展示和問答等環節,除了展示外在條件,亦可表露他們的創作和分析能力。思路、表達能力、自信心、塑造性等均是考慮的元素。

談及「形象之星」的職責,Rico 稱,他們要發揮正面的影響力,活躍於校內的活動,喜愛與同學交流等,他們曾獲校外團體邀請出席活動,甚至參與拍攝政府宣傳片等,然而,校方卻沒有聯絡他們擔任大學的代表。

Rico 指出,「形象之星」的活動預算並非相當龐大,相對一般屬會的大型活動,「形象之星」的預算確實較多一點,但又未算是最多預算的活動。他表示,花在宣傳的金額也不大,只是宣傳效力較强。記者所見,差不多每塊銀禧樓的佈告欄都有多張「形象之星」的海報。

過來人:偏向選一個表演者

上一屆的「形象之星」,工商管理學院大三的林子傑 (Donald) 和教育學院大三的梁家欣 (Vivian) 回顧去年參加的情況,認為是一次難得的經驗,但就活動的安排上,他們有不同的評價。

Donald 認為學生不能只有上課和兼職,應多參與學校的活動,並要敢於發言。他指澳大有不少學術活動,但同時需要一些娛樂,否則同學未必有歸屬感,因為那些學術活動並非適合所有同學參加。

「形象之星」的比賽讓 Donald 增加上台和拍攝的經驗,所以在面對群眾發言已經不會怯場,他覺得自己變得較成熟和活躍外向。「形象之星」的訓練課程,如辯論和儀態等都對他有幫助,但他略嫌訓練時間較短。

Vivian 認為「形象之星」應該具有樂觀的性格、談吐之間展示出內涵和專業、懂得享受大學生活等。她指「形象之星」可以成為榜樣,展示如何兼顧學習,又能花時間參與活動,亦懂得如何跟人相處、發揮領導能力等。

她覺得學生會去年花了過多資源去製作橫幅、閃卡、易拉架等,其實是不環保和不值得去做那些重覆的宣傳;反而,她希望多推行一些深層次的推廣,介紹參加「形象之星」的意義。

被問及比賽的不足之處,Vivian 認為「形象之星」著重內在的展示,但都是偏向選舉一個表演者較多。如在問答環節多以幽默及營造氣氛為主,甚至趨於「騎呢」,主要是考急才和娛樂性,其實是未能體現參賽者的獨立思考。

在自我展示的環節,多是一些能放上舞台的才藝,如唱歌和跳舞;但如果同學有運動、剪紙或畫水墨畫等才能,就不能在舞台上展示出來,她說去年有參賽者建議將生活拍成短片,作為比賽評分的元素之一。

旁觀者:極富娛樂性質的活動

「形星之星」又給同學們甚麼印象呢?就讀 FBA 大二的 Helen 覺得,這類型的活動能減低學生平日的讀書壓力,而且在澳大亦較少舉辦類似的活動。她認為「形象之星」的身份與香港小姐無異,要向外界宣傳澳門大學,是澳門大學的親善大使。

據就讀 FSH 大四的 Mandy 所知,有參賽者到專門店購買昂貴的衣服,還可能請專業形象設計師為他們設計形象。她認為要選「形象之星」要看學生本身的特質,過份包裝只會掩蓋了參賽者真實的一面,比賽的真正意義將被扭曲了。

另一位 FSH 大三的 Peeko 認為,「形象之星」是極富娛樂性質的活動,這一定能夠吸引大部份同學,但當學校持續充斥過多這類活動,其他學術類型的活動會變得更少學生參與,學術氣氛很受影響。

張貼海報備受非議


本報接到投訴指,「形象之星」的多張海報佔據校內佈告欄最有利的中間位置,而其他原已張貼的海報則被放到側面或下面等,有違張貼規則之嫌。「形象之星」籌委會主席凌永豪 (Rico) 解釋,每塊佈告欄均有一張「張貼指引」,他們已遵循了相關的規定。

Rico 表示,有些海報貼得很亂,使位置安排上不夠實用,所以他們作出整理,騰出空間讓各方面都可以張貼。他又指出,其他海報的張貼時間較長,相反「形象之星」的海報只張貼了兩個星期,在宣傳完畢後已立刻拿走。

對於一個佈告板張貼了多張「形象之星」的海報,Rico 認為,將多張「形象之星」海報加起來,其實都不及一張大海報的尺寸,如藝術節的海報等;他指出,張貼了最多「形象之星」海報的地方只有在圖書館屬於學生會的佈告欄。

年輕植物人昏迷六年 涉醫療失誤 父親:奸人當道、投訴無門

中學時代的陳嘉莉 (受訪者提供)


廿一歲的青蔥生活是怎樣的呢?享受大學時光?愛得火熱?現年廿一歲的陳嘉莉卻不幸成為植物人,終日敞在床上,等的只是奇蹟的出現。她的父親陳國森深入了解後,深信是人為失誤導致女兒的不幸,但用盡了既有的程序,卻得不到公正的判決和回應,只好走到街頭向市民申訴。

嘉莉患上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於二零零一年由專科醫生跟進,定期覆診,定期食藥,最初由手有出血點、慢慢腳又有、之後身體又有,最後出現約半年的頭痛。她在二零零四年二月廿九日,因頭痛及左側膝痛第一次入院;三月七日,由於頭痛加劇,嚴重嘔吐第二度入院;三月九日,她接受腦掃瞄時抽搐,失禁,逐漸進入昏迷狀態,直至今天。

醫生說謊

嘉莉的父親陳國森上月中旬第四次到政府總部遞信,衛生局隨即發出消息指,患者「接受了多種治療,當中有一些屬於手術治療未能獲家屬同意進行,醫院不能擅自進行手術治療。」陳清楚記得,醫生首次要他考慮切除脾臟手術是在三月一日下午五時許,考慮很短時間後便表示同意。陳直斥:「醫生說謊。」

由於嘉莉出現約半年的頭痛,陳國森難以忘記的是在她第一次入院時,已詢問醫生女兒是否腦出血,得到的回覆是沒有出血徵狀,醫生還著他不用擔心。然而,八天之後,女兒陷入昏迷,據專家報告顯示,這昏迷個案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顱內出血。

專家受到甚麼壓力?

上述的專家報告來自「澳門衛生局醫療活動申訴評估中心」,該中心在二零零八年接納陳國森的申訴,召開了十次會議,最終的結論是「並未發現仁伯爵綜合醫院在診斷治療中有違反常規的事實,對脾臟切除、顱內血腫清除減壓手術也作出了相應告知及說明的義務」。

在陳國森要求下,申訴評估中心只發出調查《筆錄》的四十二至五十二頁。陳閱後承認,在調查過程中,專家們是公正的、真心真意的,他們也問到重點。對於「結論」指未發現違反常規,陳稱:「為何這樣呢?中間受到甚麼壓力呢?我希望專家出來回應,如果是我出錯,我可公開道歉,甚至接受法律制裁。」

其中,在記錄調查過程的《筆錄》內,有醫生表示,根據常規,患者服用激素六個月後,在治療無效時,需要考慮切脾;事實卻是,陳嘉莉服用激素二十七個月。陳國森指出,在最終的結論再沒有提及這個重點;於是,他前往廉政公署投訴,然而,該署在不作解釋及通知的情況下,把個案歸檔,不再處理。

女兒變得似骷髏骨頭

回看二零零四年,女兒昏迷後的首九個月,陳國森每天下班後總會到醫院探望女兒。他想起那段日子時訴說:「每天希望嗰女明天甦醒,希望嗰女明天甦醒,希望,希望,希望,希望,希望女兒醒來時,手腳不會僵硬,所以每天按摩、擺動她的手腳等。」

昏迷一個月後,女兒不斷肚瀉,連奶類製品都不能吸收。醫生只好以吊針方式把營養劑注入體內。陳爸爸回想:「兩個星期後,她由一個人變得似骷髏骨頭。」說到這時,他嘆了一口氣,沉靜下來,雙眼通紅。他預料女兒將不久人世,在醫生反對下,堅持透過管道將「稀粥」餵飼給女兒,當時,只有一個願望:「我不想她餓著離去!」

嘉莉,早點醒來!

昏迷後九個月,聽說內地可使昏迷病人甦醒,陳爸爸心想:「她這麼年輕,總要一試。」遂向工作機構申請一年無薪假,向親戚借得十多萬元,送女兒到內地接受多種療法。三個月後,醫科教授的答案是「把她放在這裡都沒有意思,反而浪費金錢,把她帶回澳門吧!」

六年後的今天,面對躺在床上的女兒,陳爸爸坦言:「在醫學方面已沒有辦法了,餘下的只有奇蹟,我能夠做甚麼呢?」他可以做的就是探望女兒,按摩她的手腳,令她感到安心:「雖然她不知道我說甚麼,但聽到我的聲音會感到舒服一點。」在探望時,陳爸爸總會對女兒說:「嘉莉,早點醒來!」

做父親應該做的事

行政法院已把這案件歸檔,不作審理。陳國森接納律師的意見,零八年向中級法院提出上訴,超過一年半仍未得到結果。他在今年三月向特首崔世安求助,然而,山頂醫院及醫療活動申訴評估中心均是社會文化司的轄下部門,嘉莉遇上不幸時,出任司長的正是現時的崔特首。

「無期望,完全無期望!」陳國森坦言,他上月在議事亭前地靜坐四天,有市民趨前支持,也有親友急步離去。他希望引起市民的關注,因為那些部門仍然橫行無忌,最終損失的是澳門市民。身為公務員,他也擔心因請願行動而被解僱,不過,直至現時為此,仍未感到來自政府的壓力。

既然沒有期望,為何仍要爭取?陳國森說:「每次見到親人無法醒來,而且知道這是人為因素使然,我就不能接受,自然要做應該做的事,做父親應該做的事。其實,父親的責任是很簡單的,當子女遇到不測,盡力為他做事。」

特約撰稿:誰是「兇手」?【筆者:Jessica】

沒有聯絡十年的小學同學,直到最近從電視新聞裡得知她的近況,但四肢癱瘓,毫無知覺,身上插着數條喉管地躺在床上,這樣的消息,聽在任何人耳朵裡,絕對不會是甚麼好消息;何況是曾為昔日同窗的我而言,更是讓人震驚。

這位十年前的舊同學,對於她,我依稀有點印象,她不是班中最突出的一個,不是班中成績最優秀的,但她也不是班中的壞學生,她在學校裡是一個平凡的女生;但突如其來的一場病,讓她和她的家人變得不平凡。

如果當時醫院能及時對她進行手術,結果可能會大有不同;陳爸爸就不用在工作與醫院兩邊奔走,我的這位舊同學就不用滿身插著喉管,毫無知覺的躺在病床上受苦;她或者可以有著跟我一樣的前途,有機會上大學,有機會結交更多的朋友,有機會走出澳門去看看這個世界。

造成我這位舊同學餘生得躺在病床上渡過的「兇手」是誰呢?對於這位昔日的同學有著如此不幸的遭遇,除了同情,我還希望特區政府能夠給他們父女倆一個說法,一個解釋,還有的就是一個「真誠」的道歉。

編者按:筆者為《有機報》出版委員會成員,是陳嘉莉的小學同學。

有機社論:司馬昭之心 未必皆知

小城上個月好戲連場,先有以搜查黑工之名,令市民「凸」眼的政府搜查電視台行動;中有銀河招工迫爆,令市民「嬲爆」的不當處理求職履歷表;後有非凡航空欠款停飛,讓政府「硬」起態度來釘牌。這三件事讓第三屆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增添額外的「亮點」。

無獨有偶,三件事件中,首兩件的「搜查電視台」和「銀河招工」都與勞工事務局有關!

勞工局一向是讓人垢病的政府部門,罵語聲當中多數是黑工和就業問題,這次勞工局聯同治安警以搜查黑工之名踩上電視台,卻一無所獲,原來此情此境發生過不止一次了,而被搜的電視台,也是同一家!

不同於「銀河招工」事件般,引發議員、社團、市民的強烈反響,傳媒的窮追不捨;「搜查電視台」只引起議員和市民的關注,除了有一間日報和週報就此向學者採訪和評論外,其他傳媒連日來只懂傳達勞工局的「說法」,而各個傳媒專業社團更是沒有「說法」!

誠然,事件發生至今,大眾的焦點都放於搜查行動的合法性,以及有否阻礙該機構的運作;對於其「合法性」而言,根據澳門目前的法例規定,只要勞工局搜查人員擁有相關工作證,就可聯同警方進入場所搜查;作為被搜查方的澳亞衛視只能氣憤地忍受了,因為新聞機構在澳門只被視為與一般商業機構一樣。

然而,以搜查黑工之名到新聞機構是為合法,卻是否合理呢?政府選擇在施政引介這段敏感時期,尤其是正進行行政法務範疇施政報告時上門「踩場」,時間是否適當?最讓人笑話的,是帶隊的勞工局人員竟要求新聞機構的員工出示早已取消發出的「記者證」,該部門對新聞機構以及相關法規的認識之低,在此可見一斑。

正當大家無奈接受「勞工局搜查澳亞衛視」是「合法行動」之際,有學者指出了重要的觀點:「進入新聞機構搜證是『極之敏感』的」和「新聞機構有別於一般場所」。

新聞機構不似商業機構,新聞機構營運的正是社會的「第四權」──為人民監督政府;可是,這次代表「行政權」的政府部門合法地踩上「第四權」,足以彰顯澳門對「第四權」的保護不足,法例存有漏洞;而作為「第四權」的其他新聞機構,沒有走出來維護「第四權」,也沒意識到「第四權」處於被壓制和剝削的一方。

就在勞工局到澳亞衛視搜查前,崔特首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提及將在年內啟動修改已使用二十多年的《出版法》及《廣播法》,政府在此時提出修改法規,司馬昭之心,未必路人皆知。

讀者來稿:China, Don’t be Evil【筆者:李默】

2010 年 3 月 25 日,Google 宣佈退出中國市場,互聯網產業的旗艦從此告別這個古老的國度,給蓬勃發展了十五年的中國互聯網投下了一抹陰霾。

事情其實很簡單:Google 不願意繼續「自我閹割」,而「自我閹割」正是「東方」 不敗的立國之本,所以,想要做回完整男人的「谷哥」,被迫離開了閹割了才讓你活著的國度。

無數「專家」對谷歌的離開做出解讀,甚麼為美國政府博得外交籌碼,甚麼谷歌在中國的業績撐不下去了,找個藉口退出,甚麼谷歌要脅中國借此破壞中國互聯網法律制度……

作為一個屁民,我對如此多的「專家」幫我解讀這件事感到受寵若驚,同時心中有一個疑問越來越想說出口:既然這樣,取消互聯網的「過濾審查」,不就搞定了?為什麼不能把所有搜索到的資訊呈現在人民的面前,讓國人自己判斷孰真孰假?如果沒做虧心事,怎麼會怕鬼敲門?如果不是妖怪,何必怕搜索引擎這面照妖鏡?

我們大可不需要這麼多「專家」,稍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一早就看透了事情的本質——統治階級的所有說辭,只不過是藉口,只不過是他們沒有直接面對真實歷史與現實的勇氣,只不過是不希望人民搜索到真實資訊從而引發獨立思考。這個最死愛面子的統治階級,豈容你看到繁華假面背後未乾的血跡?

但是,請記住,沒有清水的洗滌,血跡永遠不會淡去;沒有陽光的照射,罪惡永遠不會被寬恕。

三百年前,在同一片土地上,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萌芽,愚昧而貪婪統治者對工商業雛形無休止的整飭和盤剝,最終把建成一個富強現代化國家的希望生生絞殺——代價是一百一十年血與淚書寫的近現代史。

如今,「INTERNET」代替工商業成了新時代的名諱,它正極大的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給中國人帶來五千年都不曾擁有的思想、資訊、視野,更重要的是,自由開放的互聯網孕育著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這些正是西方文明社會建構的基石。

我不敢妄斷「個人主義、民主、自由」這些西方定義的普世價值,與中國「集權、保守、中庸、尊卑有序」的傳統價值孰優孰劣,但我看到西方僅僅花了幾百年時間建立了文明的社會、燦爛的文化,而有著數倍於他人歷史的中國還在徒然追趕。

改革開放至今已經三十多年,無數舶來的新文化、新技術已經被「聰明」的中國人吸收、發展、應用。而三百年前那個保守、落後、拒絕新價值的幽靈依舊徘徊在這片土地的上空。谷歌離開,時代繼續,我們將迎來怎麼樣的新價值、新未來?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你我。

China, Don’t be Evil.

有機外電

中國首間麥當勞大學

全球最大的快餐服務機構麥當勞,於三月卅日在中國開設首間大學,專門培訓該公司在內地的管理人員。這間大學名為「中國漢堡大學」,設於上海郊區,是麥當奴在全球開設的第七間大學,課程集中教授企業營運,目標是在五年內,培訓五千名畢業生。(美聯社 / 明報)


真子公主入讀國際大學


日皇次子文仁親王的長女真子,入讀國際基督教大學。日本皇室成員信奉神道教,真子破天荒入讀基督教大學,據說是她的意願,而父母也尊重女兒的選擇。國際基督教大學是私立大學,在東京的大學排名中,在頭五名之內。據報道,十八歲的真子及十五歲的妹妹佳子,在日本人氣持續高企,成為御宅族追捧對象。(朝日新聞 / 蘋果日報)


大專生參選立法會


香港六間大專院校的廿名學生,組成「大專 2012」,參與五月的立法會補選。他們支持「盡快實現雙普選,取消功能組別」,並堅持 2012 雙普選。「大專 2012」將在五區派出候選人,故必須向選舉事務處繳交廿五萬元按金;他們發起「一人五十蚊‧撻著公投‧撐行二零一二雙普選」網上募捐行動,在短短一週內達標,並已報名參選。

此外,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和多個團體於三月二十八日發起爭普選、廢除功能組別大遊行,約有三百人參加。主辦單位並無就是次遊行向警方申請,以抗議公安惡法。警方沿途多番阻礙示威隊伍,包括阻止示威者前往中聯辦正門,及後在禮賓府附近強行拉走一名學生送北角警署,該學生為理工大學學生會會長黃佳鑫,後以三百元保釋。(am730 / 香港獨立媒體網)

每月之星

日前,本澳一電子媒體不點名指官委議員、澳門大學教授唐曉晴為特首「護駕」。過了兩天,他在議會中說到「行政當局已作出不少措施,例如,為了回應訴求,設立小額錢債法庭」時,記者席突然傳來一下嘆氣聲,唐議員便停止發言達十多秒,接著他說:

「我來這裡是找不足,不是來唱讚歌,如果要唱讚歌,不需坐在這裡,我們可以去卡拉 OK 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