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廣告

廣告:歡迎以刊登廣告的方式支持本報。

彩色:全版 = $1000 (二或三版),$2000 (四版)
黑白:1/8 = $50,1/4 = $150,1/2 = $350,全版 = $800 (二或三版)

本報保留刊登廣告的權利
除純文字外,刊登者需提供圖案、本報不提供廣告設計服務
本報出版派發日期:每月首星期五

電郵:organicpost@gmail.com

捐款表

通告:本報過去兩月收到善心人士的捐助,為了增加財政透明度,我們將把捐款表列於本博客內 (未經捐款者同意,本報絕不公開真實姓名)。由於需要時間整理,我們約在十月十日前公佈,敬請留意。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Pre-enrolment 學生嬲爆 網上怒轟


  【本報訊】澳門大學今學期首次使用新選科系統,希望新系統能優化舊系統的不足之處,盡量滿足學生的選科意願。可是,不少學生認為系統新不如舊,電腦所安排的時間表不如理想、而預先選科程序亦未能協助部份學生選修心儀學科。

  新選科系統問題一籮籮

  新選科系統與以往最大區別,是增加了「預先選科」(pre-enrolment) 的步驟,其後電腦可按學生意願編排時間表。不過,結果並非所有學生都能如願以償,選到理想的科目,有部分同學更未能成功選到必修科。

  英文傳意課程四年級學生 Winnie 認為,新選科系統新不如舊,她從沒要求上課時間遷就兼職,唯一希望是選到心儀的選修科。本學期她有四科選修科,「預先選科」卻只能為她選到三科。

  註冊處去年進行電話調查,結果顯示不少學生對舊選科系統感到不滿,主要原因是選不到理想的選修科,而新選科系統仍未能解決這個問題。


  積極行為引起消極作用

  除選科問題外,電腦編排的時間表亦成為新系統的最大問題之一,八點的課堂明顯比往年多。

  心理系一年級學生陶同學指新舊選科系統各有利弊,好處是不用自己煩惱時間的編排,但弊處是電腦的編排根本未如理想。公共行政課程四年級學生 Kaman 笑言,八點上課需要六點多起床,除「走堂」外亦沒有其他方法。

  除八點堂外,學生亦需面對「天地堂」問題,以英文傳意課程的李同學為例,一星期需上六天課,其中兩日需要八點上課,到傍晚六點半才下課,全日的課堂之間有兩至三個空隙。

  工商管理學院的 Felix 亦遇到相同情況,他表示,中間的空檔時段,除了用餐外,只能到電腦室消磨時間。Felix 認為電腦編排時間表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有同學沒有「天地堂」,而 Felix 則有四日要上八點課。他指,不能選擇時間對某些同學造成不便,新系統未有顧及那些家境有困難、需要兼職的同學。

  學生 Facebook 炮聲雷雷

  在校方公佈時間表的當晚,不少學生隨即在 Facebook 上大力抨擊新選科系統,表達他們的不滿。更有學生自發成立 Facebook 群組「抗議澳大無理 enrolment 制度」和「抗議澳大預選科目系統迫你 break」,到截稿時間,分別有 443 637 名成員。其中一位群組發起人 Black Ma 表示,這個新選科系統的最大問題,是不少學生無法選到需要的科目,與這個新系統推行的目的背道而馳。校方在選科前曾解釋新系統是為統計每個科目的學生人數,以增設適量的熱門科目名額,但結果並非如此。Black Ma 指新系統不但未能達到其原先目的,甚至無理剝奪學生選時間和選教授的權利。

  Black Ma 亦分析校方和學生在事件上,都有相對的責任,學生事前應該多加關注,但校方的諮詢力度亦明顯不足。Black Ma 指,現在不少學生都是敢怒不敢言,他希望同學有不滿時應多表達意見。

校方: 十一月續用「新」選科系統


  【本報訊】新選科系統推出後引起不少的問題和不滿,註冊處處長鄔嘉慧向記者確認將續繼沿用「預先選科」系統;而根據電腦統計,有八成學生在預先選科中選到所有的科目,同時申請增或減科目 (add/ drop) 的個案亦比往年減少許多,她認為新系統較能滿足學生的選科需求,這是一個好的效果。

  鄔承認,安排在八點的課堂確實比往年增多,希望有效地用盡現有的資源;另一方面,由於學校的課室容納量和老師有限,因此有些較受歡迎的科目亦未能全部安排得到。

  鄔嘉慧認同新系統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故此註冊處將設立平台讓老師和學生發表意見,其中會在十月中旬透過網絡向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另不排除考慮進行全校性諮詢;她呼籲學生積極反映意見,令新系統能滿足更多學生對選科的需求;處方亦希望加快公佈時間表的日期。

  學生會會員大會主席陳斌透露,早在系統運作前,註冊處曾邀學生會及各學院代表進行超過兩次的諮詢會議,而期間學生會亦以口頭方式向部份學生收集意見,但並未有將意見整理成數據。此外,學生會在預選時間表公佈後設立網絡問卷,收集到三百多份問卷。結果顯示超過一半學生對系統感到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原因包括八點堂和「天地堂」等,也有一半學生未能選擇心儀的科目。

  陳斌指出,由於之前出席預先選科介紹會的人數太少,校方難以收集意見,他呼籲學生在未來應積極表達意見及要求。

  Facebook 金句

  Daniel:根本沒有以人為本,一點人性也沒有

  Shaka:新 system誕生理應讓學生們比以前更方便地選科, 但成效如何, 大家有目共睹...所謂諮詢會, 究竟宣傳是否足夠? 正如澳大遷校橫琴的諮詢會相信大家亦是事後才知道..

  Agnes:雖然說這個 timetable不是正式的, enroll的時候可以改(應該),可是為什麼要浪費那麼多人力物力和時間,結果又搞出一個不知所謂的垃圾時間表出來?之前他們說是用來統計有多少學生想讀哪一個科目,然後再加班加人數...那麼用來統計人數就好了啊,根本不需要幫我們編啊!編完後又要讓我們邊發矛再重編...真的不知道這個新系統是用來做什麼的!

  Henrietta:係咪痴線 GA?一星期番六日學...係咪痴線 GA?星期一四三六都番八點...係咪痴線 GA?星期二五六都係番得1.5小時...係咪痴線 GA?澳門大學

  Carmen:i hv send email to icto to compaint abt the enrolment...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 enrolment.....i hope they understand .........btw, the enrolment survey doesnt work for many of the studnets, when we wana submit our online survey...it doenst work...=.='' then wht's the use


遷校諮詢似單向宣傳 林明基:學生應發言尋求事實

















  【專訪】在「澳大橫琴校區」的諮詢過程中,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教授林明基感到不滿。在那四個月裡,他要以「身教」教導學生:甚麼是諮詢、甚麼是大學、甚麼是公義。八月下旬,患上感冒的林教授雖然咳嗽難止,仍帶上口罩接受個半小時的訪問。


  諮詢 較似門面宣傳功夫

  校方於四月上旬公佈,曾在一個月內舉辦十多場諮詢會廣納意見。林明基亦有出席一些諮詢會,但他認為「整個過程給人的感覺是那些諮詢較似門面功夫、宣傳工作」,使人覺得校方只是為了製造已諮詢的證據。他解釋,有效的諮詢應是雙向溝通、互相坦誠,有提問,也有回應;但是,他多次向校方提出一些重要問題後,總是得不到直接和明確的回應。

  林回憶,早在三月上旬的「諮詢會」中,由於有傳言指四月將會訂定橫琴校園的草案,他向校方詢問制定草案的時間表,卻得不到答案,結果是校方管理層在四月上旬到立法會介紹草案。現時,有官員表示澳大現址會留作教學用途,但有傳聞稱另一大學將會進駐澳大原校區,林明基也要求校方澄清,同樣得不到明確的回應。

  事實上,澳門大學教學人員協會在六月進行調查,透過電子郵件向五個學院及三個學術單位的教員發送五百五十份問卷,總共收回一百三十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不到一成受訪者認為已有充足諮詢,而三分一的受訪者認為沒有被諮詢。


  大學 尋求事實和真理

  早於三月上旬諮詢初期,林明基提議校方向大學的教職員及學生進行科學的民意調查,然而,校方只在五月設置一個自願回答的網上調查。林教授舉例評論說,「那份調查問填寫者是否支持環保校舍。大家當然答支持吧!誰會不支持呢?」

  他補充說,這份問卷沒有觸及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使人覺得他們避重就輕。林教授一再強調,「澳大是一間大學,是尋求事實和真理的地方。」究竟有多少人支持和反對遷校,縱使調查結果可能不是校方想見到的,但無論如何,身為大學管理層和教授學者應該科學地求證。


  憤怒 學生活動一改再改

  與此同時,學生自發籌辦的活動更是一波三折。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學生會突然取消原訂在三月五日舉行的「澳門大學遷校橫琴對澳大長遠發展影響論壇」,活動延後至校方向立法會簡介草案之後的四月十六日,並易名為「『遷校‧橫琴‧發展』意見分享會」。

  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活動名稱由「長遠發展影響論壇」改為「意見分享會」。地點由人流較多、空間較開放的乒乓球室改到東亞樓九樓廣場,後因擔心天雨影響延期到四月二十一日。最終,參加者只能被四壁圍繞著,在學生中心三樓的房間內「暢所欲言」。應邀講者原由校內、校外人士組成,最後,「有得留低」的只有校內師生。

  林明基事後憶述:「我當日是頗憤怒的。」在籌辦過程中,他聽到很多學生的不滿聲音,他們覺得校方不鼓勵討論,縱使校方給了一些解釋。在諮詢過程中,他不單發現討論會遇到很多阻滯,亦聽到學生說:「我們都是改變不了現實,連討論也不容許」。


  不遷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據報道,澳大橫琴校園擬採取封閉式管理,實行有效隔離,確保良好的治安,林教授認為這方式不能發揮最好的教學作用,並希望「封閉式校園不會變成封閉式教育」。他坦言不反對澳大在橫琴建設分校,不過,他多次建議,至少把一至兩個學院保留在原校區,讓其他不易受到政治影響的學院遷往橫琴,例如,科技學院等。

  多年任教社會科學的林明基教授認為,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不宜遷到橫琴,應該留在原校區。他不同意將這學院的師生放在只有一個出入口的大學城內,他認為學生應生活在社會中,才能充份感受和學習。據他所知,相對於其他學院,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學生的反對聲音是最大的。

  對於澳門大學的未來,林明基感到一份不穩定性,「問題是我們將要遷到一處租借的地方」。他說了一個比喻,一個家庭已擁有自己的房屋,有人建議把豪宅租給他們使用,有智慧的人都不會把房屋變賣,舉家遷進屬於他人的豪宅,以備在必要時退回自己一直擁有的祖屋。

  林明基認為,校方不應只向好的方面想,應該居安思危,遷校還有很多不穩定因素,例如政治上的方向改變,或財政上未預見的問題,若一旦政治上吹反向風,或澳門的公共收入不再如前,營運在租借地上的新校便會成為一個問題。此外,基於歷史原因,澳大應要堅持繼續擁有原校區,因為那是澳門專上教育的發源地,是眾多校友的集體回憶,亦代表了歷任校長、教員努力的成果。

  後記

  縱然澳大設立橫琴校區似乎是已成定局,近來亦暫見不到校方有繼續諮詢的舉動。澳大橫琴校區計劃,還有很多議題仍未清晰,令人擔憂。作為負責任的校方,必須開放討論空間,讓大家繼續參與。

有機社論:只有真諮詢,才有真和諧



  創新的決定及行為,往往伴隨著錯誤或波折,這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定律。至於,如何把出現的程度降至最低?方法之一是多自我開放,多詢問意見,多從長計議,這是明智人的決策模式。另一模式剛好相反,決策者往往視他人的意見如無物,最後,閉門造車,一意孤行。

  縱觀「橫琴新校區」、「新選科系統」的決策過程,難令同學相信校方管理層採用「明智」的決策模式。校方曾經舉辦諮詢會是鐵一般的事實,但是,有多少同學出席了?出席者能否反映大多數同學的意見?據我們了解,很多同學根本不知道校方曾舉辦諮詢活動,其中一個原因是諮詢活動的宣傳不足。

  這兩項諮詢不重要嗎?相信校方不會否認其重要性。若是重要的話,為何不是到處見到諮詢活動的大型海報和橫額?相反,一些相對不太重要的文娛、康體等活動,卻見校方動用龐大資源,進行舖天蓋地式宣傳。

  我們希望在這裡告訴相關的人士,同學的眼睛是雪亮的,心裡已作出是非判斷。大學的成就是甚麼?就是培養出具敏銳觀察力和批判思考力的學生,若果,大學生變得冷漠無知、盲從附和、沉默屈從、任人操弄,就算把校園面積擴大如澳門半島一樣,表面的風光也難掩大學教育的失敗。

  話說回來,我們期望同學們負上大學生和公民的責任,在往後的日子,無論領導機構舉行甚麼諮詢活動,盡可能親身參與,或者找一些真正代表你的人表達意見。從現實角度看,拿出來諮詢的議題往往關係到各人的切身需要,從理念的角度看,我們有權利和義務表達意見,甚至左右涉及我們的決策。

  更進取些,當領導者不進行諮詢時,我們可以主動要求把議題「放上枱」,讓大家討論和監督。只有這樣,我們的大學和社會才有可能進步,才有可能減少怨氣,才有可能達致真正的「和諧」。

讀者來稿:打不死的《有機報》【作者:趙美】

 
 
  去年年底,有一群「有自唔在,攞苦嚟辛」的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的學生,在人力資源、金錢短缺,甚至連報社地址也沒有的情況下,決定出版學生刊物《有機報》。這群人沒有想過將來,只是希望能出多少期是多少期,只是單純地認為,只要他們真心報道,就有人讚賞。

  當《有機報》定位為(編採及經濟)獨立的學生刊物後,就注定它的路不好走。後來的事情發展,當然是這群人始料不及的,亦使《有機報》急速成長。面對外來的壓力、自身的條件限制,這群人從未懼怕,沒有經歷過風浪,又怎能學會聰明?

  幸好《澳門基本法》就有清晰訂明市民享有出版自由,面對著大多數無理及荒謬的要求,都有權「SAY NO」!

  這群人在踏出象牙塔之前,就認清了社會的黑暗真相。那種官官相衛、小人之心,這群人居然可以在大學看到,那些操控著權力的人既可悲,又可憐。就是因為沒有像《有機報》的刊物,那些既得利益者才經不起指責,才會想盡辦法將反對者趕盡殺絕。

  雖然受打壓,這群人可是高興都來不及,因為,這足以證明,雖然《有機報》不是大規模辦報,也不是高成本投資,人員也不過十個,然而道出真相,指出掌權者的陋病,其影響力是巨大的,套用資深新聞工作者程翔之言「只要問心無愧,又有何足懼?」

  上學年結束之際,不少人問《有機報》會否辦下去,不用擔心,《有機報》是打不死的!因為這群「有自唔在,攞苦嚟辛」的人不是靠《有機報》糊口,是單純地為學生爭取權益。

有機外電


津巴布韋學生領袖被拘捕


  【綜合外電】據國際特赦組織 (Amnesty International) 及美國之音 (Voice of America) 報道,津巴布韋全國學生聯盟 (Zimbabwe National Students Union) 主席 Clever Bere 和十三名學生代表,八月五日在首都哈拉雷津巴布韋大學,向學生發表演說時,被學校保安扣留,其後被警方拘捕。

  Clever Bere 發表演說,表示不滿昂貴的學費和惡劣的住宿環境。在津巴布韋東南部的馬斯溫戈市,也有約 三百名學生在大學聚集,要求官員解釋為何學費大幅上升,校方要求學生每學期繳交數百美元的學費。

  國際特赦組織非洲項目主任 Erwin van der Borght 指出,這些學生只是因行使言論及和平集會的權利而被捕。

  而有趣的是,據 BBC的報導,直至 09年,津巴布韋失業率高達 94%,通貨膨脹率則達到 231,000,000%。另一資料顯示,津巴布韋的平均國民收入(GDP Per Capita)約二百美元。



香港專上學院學生會
拒絕赴京參加國慶活動


  【綜合外電】據《明報》九月四日報導,北京中央在五十五周年國慶時,曾邀請各界人士上京參加國慶觀禮團。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香港學聯和部分大學學生會事先張揚,謝絕赴京賀國慶邀請。

  學聯更會在國慶前夕,舉辦「為什麼我們不慶祝國慶」的街頭論壇,講及中國現時的人權與社會問題。學聯秘書長周澄接受《明報》採訪時表示,學聯經討論後,將拒絕北京的邀請,並希望外界知道中國社會和人權仍存在很多問題。

  此外,中大、理大、浸大、樹仁大學學生會同樣表明不會赴京參加國慶活動。



港大學生會譴責
新疆當局毆打香港記者


  【綜合外電】香港大學學生會中央幹事會於九月九日發出聲明,強烈讉責新疆當局無恥濫用武力及揑造事實。聲明指出,九月四日,三名香港電視台記者在新疆烏魯木齊採訪示威被武警毆打後,該自治區新聞辦公室在沒有提供證據的情況下,反指記者「涉嫌跟蹤偷拍、指手劃腳、煽動群眾及違規採訪」。

  香港大學學生會對當局使用武力阻撓採訪深感不安,並強烈譴責當局完全無視及侵犯新聞自由;對於企圖遮蓋事實真相以及誣衊記者的無恥行為表示震驚和憤怒。

每月之星

  「想做官。做…貪官,」
  「因為貪官有很多東西。」

  《南方都市報》在網上推薦一段視頻,記者採訪一所小學,其中一個六歲女孩說長大後想做貪官,激起網民的解讀和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