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物《有機報》官方網站。
審計長蔡美莉
下屆不獲續任
審計署在東亞運的首份專項審計報告中指出,東亞運嚴重超支達一倍,最終以澳門幣四十四億「埋單」;此外,該署亦曾揭露衛生局對超過澳門幣九千萬的醫療設備管 理不善。當時的東亞運澳門組委會及衛生局均屬前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之管轄範疇。而審計長蔡美莉在崔世安的新管治班子中未能留任。
五一遊行便衣警員
向天鳴槍五響
二零零七年「五一勞動節」,約三千人參加由六個勞工團體發起的遊行,反對黑工及外地僱員泛濫影響生計;期間,警方與示威人士發生衝突,綽號「抽水哥」的便衣警員向天鳴槍,流彈疑誤傷逾三百米外的男子。在高峰期,曾有超過十萬名外地僱員留澳工作。
網民因「敏感」言論被司警傳召
多名網民被司警傳召問話,但沒有人因證據充足而被判罰。其中一人只是在網上論壇預測颱風的移動路向。曾有團體對個別案件發出聲明,強烈讉責司警濫用警權,嚴重侵犯網民的言論自由。此外,有網上熱門論壇在「敏感日子」(如:奧運火炬在澳傳遞日等),停止運作。
樓價飆升
公屋數量遠遠落後
回 歸以來地產業蓬勃發展,樓價和租金連連飆升令市民怨聲載道,政府在二零零七年緊急煞停置業投資居留申請,並承諾在二零一二年前興建一萬九千個公屋單位,但 至現今只有約七千個單位落成或正在興建,而樓價仍然高企。有團體要求永久終止有關政策,但坊間一直盛傳政策將由新一屆政府重新啟動。
Gary
(教育學院)
Gary 認為,審計長蔡美莉不獲留任的決定,顯示出新特首政治手腕之低,他認為,作為一個領導者,應接受多方的意見及批評,不能只跟「自己人」共事,只有這樣才可提高市民對政府的信任。
曾經參加遊行的 Gary,對開槍鎮壓示威者的舉動感到相當不滿,但卻無阻他參加遊行示威的意欲。他認為市民不應該再沉默,應多關心或了解他們有權知道的事,站起來表達自己的訴求,亦讓澳門政府知道公眾正在監督他們施政。
Shaka
(科技學院)
身為網上討論區版主的Shaka,曾經被司警以電話形式查問討論區的管理守則,亦曾收到討論區管理人員發出的聲明,要求他留意網民的發貼及留言,有否涉及煽動性質的字句或敏感話題,例如在沒有實質證據下批評政府等。他指自歐案發生後,情況更為嚴重,討論區管理人員在不通知版主的情況下,會自行檢查及刪去敏感發貼或留言。
政府發放現金津助
分享經濟成果
政 府連續兩年實施現金分享計劃,今年更向市民發放醫療券,合共動用超過澳門幣五十億。此外,政府批准巴士加價後,向乘客提供巴士補貼,每年額外支出澳門幣二 億多。另外,澳門基金會撥款一億三千多萬元,向參加「雙慶」活動的居民每人發放上限三百元的津貼,以達致「營造和諧歡樂的社會氛圍」等宗旨。
「珠三角區域發展」
牽著全城走
專家估計需要澳門幣一百五十億興建澳門大學橫琴校區,這工程被視為「先行先試」的粵澳合作項目,起著推動區域合作發展的關鍵作用。此外,輕軌第一期興建方案由原來的澳門幣四十億增至七十五億,這方案的新增目的之一是促使澳門與珠三角區域交通一體化。
前運輸工務司司長
歐文龍貪污罪成
歐文龍在審訊期間表示,司長職權可批出的工程造價是有上限的,若超出上限,便要由其上司批出。其上司行政長官何厚鏵一直以堅持司法公正及捍衛司法嚴謹性為理由,不評論該案件,司法機構也從未傳召何厚鏵出庭作供。歐文龍被判刑二十八年半,但仍有部份相關案件有待法院審訊。
賭權開放 經營者由一變六
澳門政府開放賭權後,博彩業收入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第一;澳門人均 GDP 超過日本及新加坡成為全亞洲第一。不過,澳門居民入息中位數僅是澳門幣八千元,低於香港的逾萬元。不少青年人放棄學業加入博彩行業,年青莊荷引發的一連串社會問題亦持續浮現。
新建高樓 損害世遺景觀
二零零六年,民間發起連串行動,反對政府帶頭破壞世遺景觀,更致函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投訴;及後,政府證實收到該組織發出的警告信。有團體更在公開信中指責於松山山腳興建高樓的中聯辦,不惜犠牲世遺景觀,為一已之私利,破壞澳門長遠公共利益。
《維護國家安全法》
經四十天諮詢後立法
從四十天的諮詢期開始至完成立法期間,當局數度以《內部保安綱要法》拒絕超過廿名香港市民入境,包括:政界人士、立法會議員、大學法學院院長、記者等。同時,由澳門多間大專院校學生籌辦「為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的研討會,因澳門大學無法提供場地而突然取消。
徐藝瑋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徐同學質疑興建輕軌的目的是要解決市民的交通需要,還是要以此發展旅遊業或建立跟珠三角的關係。對於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她表示不贊成遷校,但可以接受擴校,因為大學是城市的地標和縮影。而且她也考慮到遷校後可能會發生的影響,例如橫琴的新校園網絡可能會被管制等。
鄭明軒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鄭 同學認為「歐文龍案」、「開放賭權」、「世遺景觀受損」不是偶發事件,卻反映了深層次的問題。鄭明軒以比喻解釋,如同一間店舖的負責人,發現有人在那裡偷 竊,但叫停不了那賊人,一而再,再而三。鄭認為,那些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膽略奪利益,雖有少數人出來叫停,也引起一時哄動,卻不能改變那劣況。
鄭順馳
(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
鄭同學不反對澳門就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但他認為,諮詢期只有四十天實在較短。他又認為,政府部門在立法期間的協調並不足夠,他們的表現也過於敏感,期間又禁止香港議員及學者入境,影響言論及學術自由,澳門社會在名義上有言論自由,但與事實不乎。
【本報訊】時事評論員及新聞學教授譚志強認為,回歸十年的新聞自由較以往惡劣,而媒體的失職可能令社會問題日趨嚴重,無法得到解決。他指出,下屆政府必須改善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否則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社會動盪。
定要令報章領導層感到壓力
任教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的譚志強觀察到,回歸後的「新聞自由」較以往惡劣,連一般市民的「言論自由」亦被縮減。原因之一是政治結構的改變,回歸前的華文報章盡責地「盯著」澳葡政府,亦讓市民發表意見。
回歸後出現了質變,特首與華文報章擁有者均是中國人,同樣是「愛國愛澳」的,報章監督政府的能力相對下降。此外,政府透過提供辦報津貼,以及對個別報社低價批出土地等手段,令報章不批評政府,甚至高舉官方的決策。
「痛感實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警報器,新聞如同身體的警覺器官。」譚志強解釋,若社會已出現問題,媒體卻每日聲稱「很快樂、很舒服」,如同「每天食麻醉品」,使病情因延遲診治而日趨嚴重,社會問題甚至無法得到解決。
譚志強舉例指,市民不滿政府的批地政策,報章不單沒有揭露或嚴厲批評,甚至附和政府的決定。他認為市民可罷買、罷看某些報章,或發起大型抗議行動,一定要令報章的領導階層感到壓力。
下屆政府必須處理三大事項
譚志強認為,澳門的經濟在過去十年確有相當發展,然而,她失去了相對休閒的生活,對文化、文物、建築的情趣亦漸漸弱化。譚對澳門作出評鑑,「錢是多了,但品味差了,經濟發展有很大進步,生活素質卻較以往低落,無論是交通、空氣、衛生、倫理關係均較以往差。」
身為時事評論員的譚志強接受訪問時表示,下屆政府需要處理三大事項:輕軌、房屋、舊區水浸。譚在《明報月刊》以「回歸十年的澳門!」為題撰文:「在無法有效反映和整合各界民意 (特別是改善基本生活需求的意見) 的現行政治制度下,怨氣日漸積聚,愈積愈多,早晚會導致更大更嚴重的社會動盪。」
上月末,當得知積極調查四川大地震中「豆腐渣」學校問題,並協助死去學生的父母向政府申訴的大陸維權人士黃琦先生,被當局以「非法持有國家機密罪」判刑三年以後,我苦笑了一下,告訴自己,在中國這恐怕也不算是甚麼新聞了。
在四川大地震一周年的前夕,意大利發生了一場五點八級的地震,近三百人遇難。雖然這場發生於異國的地震,在破壞程度和死亡人數上無法與四川大地震相提並論,但意大利政府卻迅速地對「豆腐渣」工程展開了調查,因為救援人員發現,他們可以用鋸子輕鬆地鋸開一些倒塌房屋的樑柱。
在意大利人民忙著要求法律制裁「豆腐渣」工程責任人的時候,他們恐怕無暇注意到,此時中國政府在紀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大會上,為抗震救災工作下的結論是「取得了重大勝利」。
他們也不會關心,在大洋東岸那個文明古國的土地上,死難學生的家長不需要用甚麼鋸子,而是用一隻手就能將學校倒塌的牆體碎塊捏成粉末——同時,他們即使是早已從「國法」能懲處責任人的妄想中清醒過來,退而求其次地追求政府能夠給一個「說法」,都希望微渺。
我一直思考:為甚麼越是細細體察發生在這個國度的林林總總,越是強烈地感到仿佛在觀看一場荒誕戲劇?中國政府本可以借著這次機會一舉切除「豆腐渣」工程這個毒瘤,抑或至少可以震懾一些正想著從「豆腐渣」工程中漁利的黑心工程商和腐敗官員,但為何卻選擇了羅織罪名,逮捕一位憑著良知調查真相的學者?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恐怕略知一二——威權政府最希望便是作為個體的人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放棄對良知的追求,而是齊齊食用他們所炮製的意識形態的爛醃菜。所以,當黨和政府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時候,豈容你「不團結」、「不緊密」?!
於是,在凝聚人心、穩固政權這個深重意識形態鐵幕的籠罩之下,一切荒謬都理所當然地你方唱罷我登場——你不是說要「構建法治社會」嗎?是誰在一次次踐踏「法治的精神」?為甚麼明明直面現實的勇氣和發自內心的良知是文明社會的基石,卻成為東方巨龍的逆鱗?
即使都已經走到了二零零九年的尾巴,我依然清晰地記得,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三日,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清晨,幾千個市民停留在升旗儀式結束後的天安門廣場,他們噙著淚水一齊高喊「中國加油」!我想,如果黃琦先生在人群中,他一定也會那樣做。
這齣出荒誕戲劇的結局是這樣的——那些曾經哭喊著「中國加油」的頭臉模糊之輩,如今已經漸漸淡忘了當時的一腔熱血;而真正用自由和生命為「中國加油」而奮鬥的勇士們,卻在監獄中漸漸被人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