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形象之星」有別於選校花、校草 上屆勝出者:可以成為榜樣

上屆形象之星為迎新系列活動拍攝 (學生會提供)
進入第二屆形象之星最終回的參加者 (學生會提供)


第二屆「形象之星」決賽將於四月十七日舉行。不少同學稱讚此活動宣傳充足,富趣味性,也有同學質疑籌辦費用龐大,更覺得「形象之星」側重外表多於內涵。

澳門大學學生會社會事務部部長兼「形象之星」籌委會主席凌永豪 (Rico) 解釋,這活動有別於校花、校草選舉。形象是包含內在和外在美的,進入決賽的參加者對事情要有分析能力和見解等:「他們不是一個普通、乏味的學生。」

Rico 介紹,在初賽環節中,有自我介紹、自我展示和問答等環節,除了展示外在條件,亦可表露他們的創作和分析能力。思路、表達能力、自信心、塑造性等均是考慮的元素。

談及「形象之星」的職責,Rico 稱,他們要發揮正面的影響力,活躍於校內的活動,喜愛與同學交流等,他們曾獲校外團體邀請出席活動,甚至參與拍攝政府宣傳片等,然而,校方卻沒有聯絡他們擔任大學的代表。

Rico 指出,「形象之星」的活動預算並非相當龐大,相對一般屬會的大型活動,「形象之星」的預算確實較多一點,但又未算是最多預算的活動。他表示,花在宣傳的金額也不大,只是宣傳效力較强。記者所見,差不多每塊銀禧樓的佈告欄都有多張「形象之星」的海報。

過來人:偏向選一個表演者

上一屆的「形象之星」,工商管理學院大三的林子傑 (Donald) 和教育學院大三的梁家欣 (Vivian) 回顧去年參加的情況,認為是一次難得的經驗,但就活動的安排上,他們有不同的評價。

Donald 認為學生不能只有上課和兼職,應多參與學校的活動,並要敢於發言。他指澳大有不少學術活動,但同時需要一些娛樂,否則同學未必有歸屬感,因為那些學術活動並非適合所有同學參加。

「形象之星」的比賽讓 Donald 增加上台和拍攝的經驗,所以在面對群眾發言已經不會怯場,他覺得自己變得較成熟和活躍外向。「形象之星」的訓練課程,如辯論和儀態等都對他有幫助,但他略嫌訓練時間較短。

Vivian 認為「形象之星」應該具有樂觀的性格、談吐之間展示出內涵和專業、懂得享受大學生活等。她指「形象之星」可以成為榜樣,展示如何兼顧學習,又能花時間參與活動,亦懂得如何跟人相處、發揮領導能力等。

她覺得學生會去年花了過多資源去製作橫幅、閃卡、易拉架等,其實是不環保和不值得去做那些重覆的宣傳;反而,她希望多推行一些深層次的推廣,介紹參加「形象之星」的意義。

被問及比賽的不足之處,Vivian 認為「形象之星」著重內在的展示,但都是偏向選舉一個表演者較多。如在問答環節多以幽默及營造氣氛為主,甚至趨於「騎呢」,主要是考急才和娛樂性,其實是未能體現參賽者的獨立思考。

在自我展示的環節,多是一些能放上舞台的才藝,如唱歌和跳舞;但如果同學有運動、剪紙或畫水墨畫等才能,就不能在舞台上展示出來,她說去年有參賽者建議將生活拍成短片,作為比賽評分的元素之一。

旁觀者:極富娛樂性質的活動

「形星之星」又給同學們甚麼印象呢?就讀 FBA 大二的 Helen 覺得,這類型的活動能減低學生平日的讀書壓力,而且在澳大亦較少舉辦類似的活動。她認為「形象之星」的身份與香港小姐無異,要向外界宣傳澳門大學,是澳門大學的親善大使。

據就讀 FSH 大四的 Mandy 所知,有參賽者到專門店購買昂貴的衣服,還可能請專業形象設計師為他們設計形象。她認為要選「形象之星」要看學生本身的特質,過份包裝只會掩蓋了參賽者真實的一面,比賽的真正意義將被扭曲了。

另一位 FSH 大三的 Peeko 認為,「形象之星」是極富娛樂性質的活動,這一定能夠吸引大部份同學,但當學校持續充斥過多這類活動,其他學術類型的活動會變得更少學生參與,學術氣氛很受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