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對過去三期《有機報》評分
http://www.my3q.com/home2/306/organicpost/21596.phtml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澳大學生摘澳姐后冠 同學:參加選美有助擴濶視野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報訊】「二零零九澳門小姐」在十月完滿結束,參與佳麗不少是在學學生,有的更需要停課一段時間,準備最佳狀態出戰;而今屆「新鮮出爐」的冠軍,就是來自澳門大學英文傳意四年級的李若瀅 (Laura)。對於有同學參加選美活動,澳大學生意見各異。
同學朋友齊支持
就讀新聞與公共傳播課程四年級的 Sabrina,是李若瀅的朋友;決賽當晚,她同十多位朋友到現場打氣,以行動支持這位參選的朋友,而他們歡呼的瞬間,更被攝影機捕捉並播放在電視機上。
Sabrina 認為,大學生除了要培養專業知識外,提升對社會的認知,同樣是重要的一部分;大學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所以,她支持大學生參加選美活動,擴濶視野。
李若瀅同班同學 Jeffrey 認為,在不完全荒廢學業的前題下,有機會參與公開比賽,發揮知識和鍛煉面對公眾的技巧,參加選美是一件值得支持的事,但若果因當選而需停學一年,這犧牲就有點太大了。
出名並非最終目的
獲得澳姐冠軍及「最上鏡小姐」的李若瀅笑言,參選只因一時貪玩,經過便利店看到宣傳品後,便抱嘗試的心態報名;選美不是她的人生目標,出名亦不是她的最終目的,她只是希望藉著參加選美,見識更多,學習更多。
在準備競選的過程中,難免對學習造成影響。為何選擇今年參選?李若瀅表示,畢業後可能會出外讀書,如果等待完成學業後再參選,恐怕那時的年齡已不適合了。
她坦言,選美並非如外界所想的負面,參選令她獲益良多,除結識一班好友外,更令她變得堅強獨立,有助她實現成為駐外記者的理想。她認為,作為大學生,要爭取多些出外見識的機會,這對人生會有一定的幫助。
李若瀅:成駐外記者理想沒有改變
【本報訊】二零零六年,李若瀅在深圳實驗學校畢業,她與二零零八年港姐季軍馬賽亦曾經是同班同學。身高五尺五吋的她,今年廿一歲,在不少同學及朋友心目中,是一個熱情友善的人。她喜歡新鮮的事物,喜歡旅遊,所以她希望能成為一個駐外記者。
李若瀅沒有把參選的事告訴任何人,直至進入決賽,朋友看到有關她的報道才知道她參選,期後,她得到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她笑言自身沒有演藝天份,大概不會向演藝圈發展,或者考慮當一名主持。
今次能以「黑馬」姿態奪得冠軍,她推說可能因為自小有上台跳舞演出的經驗,所以在台上比其他人顯得較為鎮定輕鬆,她甚至很享受台上氣氛而不感到有壓迫感。
李若瀅表示參加選美後,能鍛煉到一個人在外也不會感到害怕,面對鏡頭亦比以前更感輕鬆,這有助日後成為駐外記者,而當選後的她理想一直沒有改變。
李若瀅沒有把參選的事告訴任何人,直至進入決賽,朋友看到有關她的報道才知道她參選,期後,她得到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她笑言自身沒有演藝天份,大概不會向演藝圈發展,或者考慮當一名主持。
今次能以「黑馬」姿態奪得冠軍,她推說可能因為自小有上台跳舞演出的經驗,所以在台上比其他人顯得較為鎮定輕鬆,她甚至很享受台上氣氛而不感到有壓迫感。
李若瀅表示參加選美後,能鍛煉到一個人在外也不會感到害怕,面對鏡頭亦比以前更感輕鬆,這有助日後成為駐外記者,而當選後的她理想一直沒有改變。
立法會選舉最年輕候選人 周庭希:普選令特首依靠市民支持
【專訪】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周庭希是最年輕的候選人,他現年二十二歲,就讀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傳播系英文傳意課程。他從小覺得:「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人人平等,社會資源能人人共享,政府的角色應該是捍衛公眾利益,保護弱勢的社群。」他認為「沒有人肯站出來爭取,就沒有改變的機會」。
目標不是要領導人下台
外界指斥周庭希所屬團體 ─ 新澳門學社的行徑是「反政府」,周庭希回應:「這是一種荒謬的說法」。他明言,我們不是要求領導人下台,這更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要求很簡單:「政府真正服務市民」。他參選立法會只是從幕後走到台前,而過去數年,他一直協助吳國昌和區錦新議員的工作。
從中學開始已遇到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周庭希認為總要有人站出來,令社會變得更公正。民主、法治是很基本的元素,周庭希相信由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和立法議員,可促使澳門政府真正服務公眾利益:「特首到時不是依靠他的朋友和後台,而是依靠市民的支持!」
不要將參政特殊化
在參選政綱中,周庭希介紹自己是軟件開發員。他從中學開始已參加多項科技比賽。早前,他設計的方案再次獲獎,更與一間電訊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周庭希認為,他的閱歷正好顯示:「不要將參政特殊化」,參選實是參與公共事務的其中一個途徑;任何人,無論其專業是甚麼,都可以透過參政服務社會。
周庭希坦言,大學的科目也啟發他建構參政信念。在政治方面,他沒有一個要跟隨的人物或一套要實踐的主義。他多次提及,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一個人應有自己的思想。也因為這個原因,無論旁人是支持或反對,也不能直接左右他的選擇:「我自己有判斷力,我會聽每一個人的意見,也會逐一分析。」
「耕田」也可站出來參政
雖然,周庭希不認同把參政特殊化,但他認同「站出來」是要承受風險的,因此,不是人人願意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對此表示理解。周庭希也考慮到自己的言行,可能對未來就業做成障礙;他認為,公平的社會是不應存在這「現實」的。他站出來也是要表明自己不認同這不正當的現實,他希望社會有所改變。
周庭希承認自己與其他同學確有不同,在生活習慣、娛樂形式等均有差異,例如:他沒有在 facebook「耕田」。但是,他表示自己清楚年青人的需要,例如:關心將來的就業和置業等問題。周庭希想像最理想的社會是喜歡「耕田」和「唱 K」的青年人也會出來參選,他說:「關心、參與社會是每一個人的權利!」
推行民主仍遇阻力
周庭希覺得參選立法會議員是一次難得的經驗,尤其是他的組別多次受到不同程度的指控和抹黑,他看到在澳門推動民主仍有一定的阻力。周庭希從未想過自己有多少機會進入議會,認為這是要交給選民來決定的。他只盡力做到最好:「身為最年輕的參選人,付出的努力總是較別人多」。
回看這次官方宣稱是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周庭希認為選舉管理委員會的公正性實在令人詬病。例如:他的參選組別曾投訴某報章不公平報道,該委員會只是向該報社發出以「請尊重和遵守選舉法」標題的婉轉信函。周庭希總結說:「他們 (選管會) 如何影響選舉的公正呢?就是他們不去維持公正。」
特寫
周庭希是一位素食者。小學時由於身體虛弱,轉為素食後明顯有所改善。此外,他現在也看到素食的另一層意義:「我不單覺得人與人之間要有平等,也要與其他生物共存,我們與牠們是朋友,是平等的。我不忍心見到人類殺害動物,來滿足自己的食慾。」
「自由講」 七天完 傳播學會望長期設置
【本報訊】十月中旬,在銀禧樓一樓的學生攤位,豎立了一幅貼滿字條的佈告版,正上方貼有「自由講」三個大字。貼在這幅「自由講牆」上的字條內容,大部份由學生所寫,話題圍繞同學們對澳大的意見。主辦組織澳門大學學生會傳播學會表示,活動目的旨在「加強澳大學生、教職員及校方之間訊息交流」及「推動校內言論自由的風氣」。
對於有同學質疑此活動是否純粹「做 SHOW」。傳播學會會長唐嘉儀回應,該會收集同學意見後,會向相關部門反映,而部門的回應是會收集同學意見;她相信,由於「自由講牆」仍在試用階段,校方需要一段緩衝期適應這個機制。
港大學 長設「民主牆」
傳播學會設計部部長黃小雅指出,類似的「自由講牆」,亦曾在澳大校園出現,雖然今次設置「自由講牆」只有一個星期,但學會希望建立一幅長期的、永久的「民主牆」,甚至將來能在橫琴校區也建立一幅。她補充,香港很多大學都設立了「民主牆」,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唐嘉儀表示,傳播學會曾把建立長期的「自由講牆」計劃書遞交學生會,學生會也表示支持。但是,傳播學會仍在處理一些細節問題,例如建立管理機制等。學會準備把完整計劃交給學生事務處等部門,希望校方提供合適的地方來建立長期的「自由講牆」。
唐嘉儀認為,不少學生敢於在互聯網上發言,但在校園內似乎是無從入手;她希望通過「自由講牆」,有效地向校方反映同學的意見,亦希望校方能參照這些意見作出改善。黃小雅同樣表示,澳大遷校問題亦提升了學生的討論風氣,傳播學會寄望,如果各方面的溝通能「好順利」地進行,「自由講牆」能在下學期早段時間設置。
節錄「自由講」同學留言
※要新校園 更要現有的校園
※要澳大 不要橫大
※過橋冒生命危險!!強烈要求學生事務處與澳大學生會與政府溝通開通西灣大橋下層通道予駕電單車學生通過!
※提高食物質素
※外判多間食物店
※ 12:30無飯食,要讀書更要健康
※想要個負責任的學生會!
※唔要返 8:00am,放 6:30pm。請給我們一個讓我們有正常生活作息的 Timetable
※希望學校能公平處理各學會會房大小不一的事宜!應增加更多「多功能」室。
※請澳大尊重學生意見,給學生應有權利!
校方辦預先選科諮詢會 場面冷清 出席學生寥寥
【本報訊】開學之初便被學生「嬲爆」的預先選科系統,下學期將繼續使用。校方在十月下旬履行承諾,舉辦獨一場的諮詢會;據悉,諾大的諮詢會場只有寥寥數量的學生出席,場面與網上熱切的討論情景大相逕庭。
本報曾於九月號報道學生「嬲爆」預先選科系統,認為系統推出過程缺乏諮詢意見,而新系統亦未能解決恆久的難選科問題,甚至出現「天地堂」和八點課過多的情況。在訪問註冊處期間,處方透露會由十月起展開連串諮詢工作,包括設立網絡問卷向全校學生收集意見,以及舉辦諮詢會。
註冊處最終在十月二十一日 (星期三) 下午四點半,舉行一場「選科及上課時間表」諮詢會,並提早七天向全校學生發出電郵及短訊通知,邀請學生踴躍參加。諮詢會設在銀禧樓地下兩個相連的課室內,可是,出席的學生不超二十人,有出席學生表示,出席的教職員人數甚至較學生多,而學生亦不似在網絡般熱切討論,場面甚為冷清。
校方代表在會上介紹了網絡問卷的數據,對於學生提出的意見,大都表示會研究,並會盡早發佈時間表供學生查閱。
本報曾於九月號報道學生「嬲爆」預先選科系統,認為系統推出過程缺乏諮詢意見,而新系統亦未能解決恆久的難選科問題,甚至出現「天地堂」和八點課過多的情況。在訪問註冊處期間,處方透露會由十月起展開連串諮詢工作,包括設立網絡問卷向全校學生收集意見,以及舉辦諮詢會。
註冊處最終在十月二十一日 (星期三) 下午四點半,舉行一場「選科及上課時間表」諮詢會,並提早七天向全校學生發出電郵及短訊通知,邀請學生踴躍參加。諮詢會設在銀禧樓地下兩個相連的課室內,可是,出席的學生不超二十人,有出席學生表示,出席的教職員人數甚至較學生多,而學生亦不似在網絡般熱切討論,場面甚為冷清。
校方代表在會上介紹了網絡問卷的數據,對於學生提出的意見,大都表示會研究,並會盡早發佈時間表供學生查閱。
有機社論:校長要接受「開明的洗禮」
十月十九日,浸會大學宣佈委任唯一候選人陳新滋為新任校長。該校學生會和教職員會早前已指責校長遴選委員會黑箱作業。據報導,他們表示不排除發起公投,由學生決定是否接受這位新校長。
另一邊廂,十月二十日,中文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建議沈祖堯為新校長的唯一候選人。中大學生會也批評那個遴選過程,但反對不太激烈,學生們似乎接受這位唯一候選人。這可歸因於「SARS 英雄」效應嗎?
一位中大逸夫書院四年級學生說,沈祖堯作風親民,積極參與書院活動。中大學生會認為沈祖堯理性和開明,反之,他們批評現任校長令管理高層變成一言堂,令少數有不同看法的學生和教授,往往得不到重視。
沈祖堯接受訪問時表示,學生支持是他接受提名的非常重要因素。八月中他知悉獲推薦接任校長,與學生閒談時,隱晦地笑問,若自己做校長如何,當時學生表示支持。沈教授指出,他會致力維持學術自由,大學排名並非最重要。
在我們看來,很多大學校長誕生時已有「原罪」,他們經由一個有「問題」的機制「欽點」出來,起初大多得不到各方的認同。如何扭轉這「困局」?
新校長需要接受「開明的洗禮」,成為大學內最開明的人,致力促進校內的自由,先要以身作則,重視多元,鼓勵不同意見者表達「罕為貴」的觀點,並主動走到大學成員之間,真誠地融入他們的生活中。
身為校長,視野雖應較師生獨到,但難免存有盲點;身為學者,理應謙恭地面對真相和事實。「放下身段」不該是「門面功夫」,而是走進人群收集不同的「論據」,再作嚴謹的分析和決策,不將「反對」和「破壞」畫上等號。
我們相信「民眾的智慧」,我們期望彼此尊重的溝通,我們拒絕高高在上、空喊口號、保守封閉、漠視意見,自以為「認識全部真理」的校長。試問,這校長如何凝聚眾人、加強互信,為學術和社會作出貢獻呢?
據報道,Facebook 已建立「我愛逸夫院長沈祖堯」群組,短短一小時已有近五十多人表示支持。未知,澳大有沒有人會心悅誠服地建立這類群組呢?
另一邊廂,十月二十日,中文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建議沈祖堯為新校長的唯一候選人。中大學生會也批評那個遴選過程,但反對不太激烈,學生們似乎接受這位唯一候選人。這可歸因於「SARS 英雄」效應嗎?
一位中大逸夫書院四年級學生說,沈祖堯作風親民,積極參與書院活動。中大學生會認為沈祖堯理性和開明,反之,他們批評現任校長令管理高層變成一言堂,令少數有不同看法的學生和教授,往往得不到重視。
沈祖堯接受訪問時表示,學生支持是他接受提名的非常重要因素。八月中他知悉獲推薦接任校長,與學生閒談時,隱晦地笑問,若自己做校長如何,當時學生表示支持。沈教授指出,他會致力維持學術自由,大學排名並非最重要。
在我們看來,很多大學校長誕生時已有「原罪」,他們經由一個有「問題」的機制「欽點」出來,起初大多得不到各方的認同。如何扭轉這「困局」?
新校長需要接受「開明的洗禮」,成為大學內最開明的人,致力促進校內的自由,先要以身作則,重視多元,鼓勵不同意見者表達「罕為貴」的觀點,並主動走到大學成員之間,真誠地融入他們的生活中。
身為校長,視野雖應較師生獨到,但難免存有盲點;身為學者,理應謙恭地面對真相和事實。「放下身段」不該是「門面功夫」,而是走進人群收集不同的「論據」,再作嚴謹的分析和決策,不將「反對」和「破壞」畫上等號。
我們相信「民眾的智慧」,我們期望彼此尊重的溝通,我們拒絕高高在上、空喊口號、保守封閉、漠視意見,自以為「認識全部真理」的校長。試問,這校長如何凝聚眾人、加強互信,為學術和社會作出貢獻呢?
據報道,Facebook 已建立「我愛逸夫院長沈祖堯」群組,短短一小時已有近五十多人表示支持。未知,澳大有沒有人會心悅誠服地建立這類群組呢?
讀者來稿:澳大學生!你們的良知在哪!【作者:法蘭克‧何】
大學生給人的感覺一向是知識分子,堅持及追求真相,是社會的棟樑、社會的良心。但我在澳門大學裡的兩年零三個月,發現有很多學生並不具備以上的特質:
澳大電單車位缺乏?
更缺乏的是良心的監管及責備!
於繁忙時段到王寬誠樓的停車場,便不難發現有同學在搬車,試圖將原來的兩個車位,擠進第三條「沙甸魚」。過程中總免不了刮花及推倒,但只要不是嚴重的損害,同學也不太計較。但部分沒良知的司機,明知停車場已滿,仍強行將車泊在停車場的通道或出口。即使他們有多麽趕着上堂,車位多麽匱乏,是否就能剝奪其他同學自由及合法地進出停車場的權利?反觀受害同學,他們即使再憤怒及無奈,依然尊重他人的財產,搬出一條「血路」,而非推倒或毀壞他們的「障礙物」。可見澳大學生道德操守之良莠不齊。
各位同學,你們為了一己之快,就損害其他同學利益,那麼放學趕時間的同學應如何對待你們的車?!
澳大設施及空間缺乏?
同學們有否善用之?!
同學經常批評澳大空間少,設施不足,但有多少人有善用學校的設施及資源?若於平日午飯時段到圖書館,便發現大多窗口位置被「長期」佔用。基於平等及先到先得的原則,這種情況也沒大問題,但筆者不下十次,發現有位置被人以物件霸佔近四小時!到底那位同學是在廁所裡暈倒?還是到課室上課?餐廳用膳?還是遺留物品?我不清楚,我知道的只是圖書館並非物件寄存處!
這類情況同樣發生在電腦室,有同學擔心從洗手間回來會找不到位置,所以便放物件於電腦前「霸位」,這種情況也成為學生之間的不明文規定.但有同學將物件放在電腦後便到餐廳用膳,佔着電腦近兩小時,既沒善用學校資源,也不環保,更損害其他同學使用電腦的權利!
試問這樣的環境,何來秩序?!何來進步?!何來「河蟹」?!
(文章內容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澳大電單車位缺乏?
更缺乏的是良心的監管及責備!
於繁忙時段到王寬誠樓的停車場,便不難發現有同學在搬車,試圖將原來的兩個車位,擠進第三條「沙甸魚」。過程中總免不了刮花及推倒,但只要不是嚴重的損害,同學也不太計較。但部分沒良知的司機,明知停車場已滿,仍強行將車泊在停車場的通道或出口。即使他們有多麽趕着上堂,車位多麽匱乏,是否就能剝奪其他同學自由及合法地進出停車場的權利?反觀受害同學,他們即使再憤怒及無奈,依然尊重他人的財產,搬出一條「血路」,而非推倒或毀壞他們的「障礙物」。可見澳大學生道德操守之良莠不齊。
各位同學,你們為了一己之快,就損害其他同學利益,那麼放學趕時間的同學應如何對待你們的車?!
澳大設施及空間缺乏?
同學們有否善用之?!
同學經常批評澳大空間少,設施不足,但有多少人有善用學校的設施及資源?若於平日午飯時段到圖書館,便發現大多窗口位置被「長期」佔用。基於平等及先到先得的原則,這種情況也沒大問題,但筆者不下十次,發現有位置被人以物件霸佔近四小時!到底那位同學是在廁所裡暈倒?還是到課室上課?餐廳用膳?還是遺留物品?我不清楚,我知道的只是圖書館並非物件寄存處!
這類情況同樣發生在電腦室,有同學擔心從洗手間回來會找不到位置,所以便放物件於電腦前「霸位」,這種情況也成為學生之間的不明文規定.但有同學將物件放在電腦後便到餐廳用膳,佔着電腦近兩小時,既沒善用學校資源,也不環保,更損害其他同學使用電腦的權利!
試問這樣的環境,何來秩序?!何來進步?!何來「河蟹」?!
(文章內容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有機外電
光纖之父曾任中大校長 堅拒懲罰「搞事學生」
【綜合《明報》報道】諾貝爾評審團於十月六日宣佈,向三名學者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一位是有「光纖之父」之稱的高錕。高錕在一九七零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新成立的電子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八七年出任該校校長。一九九三年,高錕校長接受北京委任為港事顧問,引發中大學生連串的抗議行動。同年十月,高錕在該校三十周年校慶開放日致辭時,抗議的學生上前搶咪高峰和喊口號,更拉開抗議舉辦開放日的橫額:「兩日虛假景象,掩飾中大衰相」。
現任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助理教授、當年擔任《中大學生報》編輯的周保松,立即上前問高錕會否處分抗議學生。周保松憶述,「他 (校長) 顯得很詫異,反問為什麼要處分學生。」
現任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以「高錕校長的故事:大學就是包容」為題撰文提及該事件:「事後差不多各方都排山倒海地要求紀律處分該等學生,但卻有三人由始至終堅持反對,最後才能頂住了壓力。三人中的其中一位,原來就是本來最為丟臉、最受屈辱、最應意憤難平的當事人 — 高錕校長。」
「SARS 英雄」沈祖堯將任中大校長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於十月二十日向校董會推薦醫學院副院長、逸夫書院院長沈祖堯教授為校長候選人。二零零三年,非典型肺炎疫症爆發期間,沈祖堯積極進行抗疫工作,與另外兩名香港醫生同被《時代週刊》譽為當年的「亞洲英雄」。
中大學生會發出聲明:「對於沈祖堯教授成為未來中大校長的人選是抱有期望的。」學生會認為沈祖堯以往處理師生糾紛、加建學生設施等問題時,願意接納意見,站在理性和開明的角度,為同學爭取更佳的環境,令師生向心力提升。
該會期望沈祖堯在上任前廣納各方意見,了解中大現況,並加強與學生、校友、教職員的直接溝通,了解他們對中大未來的期望,縮窄校方多年來與各持分者的期望落差,令中大能夠政通人和及共建更佳的校園。
聲明同時指出:「本會遺憾中大校長遴選小組仍一如既往黑箱作業,將其他中大持分者的參與拒諸門外;既沒有公開遴選準則,過程中亦沒有讓各持份者參與,先行內定唯一候選人,而不讓一眾申請人接受所有中大持分者諮詢和選舉。」
訂閱:
文章 (Atom)